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政务之窗» 计划总结» 延庆区旅游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延庆区旅游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字体显示:   阅读次数:

 
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旅游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区旅游中心工作,抢抓绿色发展大事机遇,积极实施改革创新、服务提升、投资驱动、精品打造、品牌营销、依法治旅六大工程,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095万人次,同比增长6.3%;实现旅游收入54.02亿元,同比增长11.3%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实施改革创新工程,优化资源配置,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得到增强。
一是创新资源管理体制。完成《关于加快推进延庆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发展的意见》并报送市旅游委,延庆示范县建设工作已经纳入北京市旅游综合改革的整体格局;推进旅游发展集团组建,制定《北京八达岭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通过审核;完成《成立旅游功能区领导小组、组建八达岭长城文化旅游功能区工作方案》,并报送至旅游文化体育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完成《2022年冬奥会带动延庆冰雪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22年冬奥会带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十三五”时期延庆生态旅游智慧服务系统建设规划》、《“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延庆旅游休闲步道总体规划》。三是构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机制。与怀来推出多条精品线路,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机制,两地旅游在产业发展、宣传营销、资源整合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积极实施服务提升工程,改善休闲环境,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生态旅游智慧服务系统,推动旅游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结合,初步实现数据存储、视频共享、监测预警、实时统计等十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目前,13家景区的400余路监控视频、6家重点饭店的客户登记系统已接入平台;深入开展智慧景区、智慧乡村建设, A级以上景区、星级以上宾馆以及重点民俗户实现了WIFI全覆盖;大力实施网络推广,建成以“美丽延庆”官方微信、旅游微博、旅游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信息推广平台;积极推进八达岭旅游总公司与携程网等合作建设旅游电商平台,并实现旅游产品线上销售测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投入近亿元,对八达岭长城、龙庆峡、松山等11家景区和金隅温泉度假村、中银酒店等5家宾馆饭店的服务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指示牌189块,扩容停车场、游览步道、游客中心等近6万平米,添置休闲座椅、垃圾桶等近500个;响应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号召,高标准改造建设旅游厕所6座;完善旅游交通道路体系,新建百里山水画廊等3处自行车通租通还系统在京藏高速延庆出口、康庄出口新设立旅游标志牌4块;推进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咨询站等电动车充电网点建设,11处充电站预计年底开工。三是推进景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圆满完成八达岭长城等17家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核定,在保障景区安全、游览秩序、游客舒适度等方面实现科学调控;完成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金隅八达岭温泉度假村等173A以下景区和4家星级饭店的等级复核工作;世界葡萄博览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家景区被评为“北京市科教旅游示范单位”,龙庆峡、古崖居等17家企业完成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四是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组织开展了岗位技能、综合素质、接待服务等各类订单式专业培训48个班次,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等5000多人次接受了培训。
(三)积极实施投资驱动工程,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得到加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入了大连万达集团、北大青鸟传奇旅游公司、北京骐骥时代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来延投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一批正在建设的重大旅游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控规已通过正式审批,土地一级开发授权已完成,正在推进交评、环评、可研编制等工作。二是推进八达岭区域合作项目建设,岔道古城已启动规划方案深化及建筑方案设计,签约搬迁277户,同步办理立项手续;八达岭驻场演出确定新址为岔道村北,完成剧本创作并报送市委宣传部三是国际马球中心完成控规方案并获市规委批复, 土地一级开发主体已经确定,正在进行征地。四是八达岭森林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完成主体建设,生态木屋正在装修,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五是全周影院改造项目已完成建筑设计、配套功能策划和影片制作,主体施工计划年底完成。六是发挥旅游产业项目动态管理库功能,广泛征集旅游产业项目,共计入库项目23个。
(四)积极实施精品打造工程,促进健康有序发展,乡村旅游转型步伐加快。
一是规范发展。深入开展北京市乡村旅游等级评定试点工作,共打造星级民俗村34个、星级民俗户1024户、特色业态55家,并建立星级民俗户台账;加强合作社建设,指导珍珠泉合作社实现“五统一”规范管理,成立四海镇乡村旅游合作社、张山营镇玉皇庙村旅游协会分会。二是加大扶持。在全市首推民俗户保险,以政府补贴50%的优惠,为379家星级民俗户办理了保险业务,提高了经营者安全防范能力;为20户民俗户办理了总额364万元的贷款,有效解决了经营资金短缺难题。三是盘活资产。通过北京市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成功引入妫水人家、山里寒舍等6公司投资建设乡村酒店,石峡古堡客栈已实现开业。四是提升品质。成功举办首届乡村旅游美食大赛,推出了以火盆锅豆腐宴等为代表的二十大特色民俗美食;挖掘慈孝文化、陶艺文化、游牧文化,打造了慈母川、盆窑、下花园三个主题文化村,同时为四星以上民俗村(户)配备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灯笼、窗花等饰品,提升文化氛围。
(五)积极实施品牌营销工程,打造休闲形象,旅游知名度持续提高。
一是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冰雪欢乐节、第二届中国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大会、第二十届消夏避暑季,很好地展示了延庆独特的冰雪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正在兴起的房车露营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避暑季期间,仅八达岭长城、龙庆峡、野鸭湖3个景区就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上亿元。同时,休闲骑游产品备受欢迎,野鸭湖、世界葡萄博览园、妫河生态走廊等骑游线路成为热点,全年共接待骑游游客18万人次。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北京客源市场为核心,搭建了以首都机场廊道展板、公交车身广告、公交车站牌、地铁站灯箱为主体的推广网络,形成了北京市场营销的常态化、立体化格局,全年共通过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各类媒体刊登、转载旅游新闻500多条次,拍摄乡村旅游系列宣传片21期,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万余份。同时针对新的市场需求,推出了以“印象延庆、邂逅延庆、畅游延庆”为主题的系列旅游宣传品。三是开展事件营销,引入社会资本和知名赛事品牌,举办了“2015北京百里山水画廊森林马拉松”等多个特色活动,众多奥运冠军、体育明星以及3000多名选手的加入,使活动产生了很好的新闻轰动效应。四是创新旅游产品,推出以野鸭湖、古崖居等为主的“一日游”精品线路,通过北京市集散中心进行推广,仅“五一”前后就吸引了近2000名游客组团参加;设计制作长城纪念品等16种旅游商品,其中八达岭礼品酒、长城好汉灯已投入市场销售;启动离境退税商店建设工作,完善“北京礼物”八达岭总店、“长城天地”离境退税商店相关手续。五是创新推介形式,延伸咨询阵地,在北海公园、陶然亭公园等大型市属公园、北京市核心区的30多个高端社区以及京新、京藏等6条主要进京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介活动,同时通过展会宣传、电话咨询、现场推介等方式,为114.8万人次提供了旅游咨询服务。
(六)积极实施依法治旅工程,强化市场秩序治理,旅游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是落实安全责任。与旅游企业和乡镇签订《2015年旅游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旅游安全的企业主体、部门监管、政府领导以及工作岗位责任。二是加强安全治理。结合城乡环境建设工作整体部署,集中开展了安全专项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做好重点时期旅游保障工作,不断强化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三是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对重点景区及周边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一年来,共开展反恐防暴、应急救护、游客疏散等应急演练活动20余场,组织火灾防控、食品安全管控、特种设备检查等安全检查80多次,出动执法人员2000多人次,受检单位3000多家次。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2015年“十一”期间实现零有效投诉。
一年来,延庆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现有的接待能力与旅游发展大事的接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宾馆、停车场及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远不能满足旅游高峰时期游客的需求。二是高端休闲业态不足,缺乏高档次、高品质的旅游休闲产品,旅游人均消费较低。
二、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延庆区旅游委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总体要求为统领,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郭金龙书记来延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整体部署,以《“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努力把延庆打造成为首都生态文明的展示窗口、首都市民休闲放松的心灵家园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赢典范,奋勇争先,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创新发展,激发活力,推动旅游综合改革深入开展。
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具有延庆特色的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新模式,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一是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加快文旅集团组建,着手办理集团挂牌,实现运营,促进延庆旅游发展向全要素、全链条的旅游目的地转变。三是推动旅游市场治理体制综合改革,学习借鉴海南等地组建旅游警察支队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公安等职能部门在旅游监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加强区域协同合作。将延怀河谷产区发展平台拓展为延怀赤旅游发展平台,推进两地在标识系统、宣传推广、市场开发、线路设计等领域全面合作,实现旅游标识互通、信息共享、客源互送;扩展协同发展广度,加强与崇礼等区域合作,以冰雪产业为突破口,实现多地旅游共赢发展,构建京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全力实施旅游服务能力建设,以满足绿色发展大事的旅游服务需求,为广大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休闲环境。一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对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民俗村(户)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旅游厕所23座,总面积2239平方米。二是提升旅游标准化水平,在行业管理、服务质量、门票价格等方面全面实施标准化监管,迎接市旅游委对6AAAA级旅游景区的复核。三是完善提升生态旅游智慧服务系统功能,实现服务运营、数据采集、应急指挥、营销推广的智能化。坚持生态环保理念,积极实施新能源充电桩网络建设,在景区景点、主要宾馆饭店、民俗村、旅游咨询站等主要节点建设完成充电桩266五是全力推进“百千万”培训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全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积极促进重点旅游项目落地,以项目为抓手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增强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加快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手续办理,推进土地一级开发立项、征地等工作,力争2016年上半年土地入市交易,实现开工建设。二是完成岔道古城项目立项和搬迁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八达岭驻场演出项目建设,完善方案设计、舞美设计和剧本创作三是中国国际马球中心项目加快土地一级开发进度和项目地块坟墓迁移,争取20168月前完成土地入市交易。四是建设完成北京八达岭森林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和全周影院改造项目,争取上半年对外营业。五是提升旅游休闲步道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四)挖掘文化,突出特色,加快乡村旅游优化升级。
统筹乡村旅游发展,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化、组织化、特色化水平。一是加快提档升级。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乡村酒店、采摘篱园、休闲农庄等特色业态2-3家,四星级以上民俗村1-2个,星级民俗户50户。二是加大支持力度。继续通过奖励补贴等形式,鼓励广大乡村旅游经营者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继续通过办理保险和金融贷款业务解决民俗户发展的后顾之忧。三是发展高端休闲项目。加大农村闲置资产整合力度,吸引商业资本参与,推动东沟、上磨等乡村酒店开工建设。四是坚持特色发展。举办第二届乡村美食大赛,继续包装升级“慈孝餐”、“春饼宴”等特色餐饮,全面推广盆窑陶艺、葫芦刻画等特色商品,积极开展登山健身、农事体验、手工制陶等特色休闲体验项目。五是加强规范管理。继续实施乡村旅游协会、合作社等组织建设,全面推广以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合作社统一经营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不断严格准入标准,建立退出机制。
(五)强化营销,树立形象,不断提高旅游品牌影响力。
以促进旅游消费为根本目的,积极实施旅游营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宣传推广成效,促进旅游市场繁荣。一是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旅游推广工作,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为模式的旅游营销体制,逐步实现旅游宣传的专业化、市场化。二是继续在首都机场、地铁站、公交站等人流集中区域开展户外宣传,进一步丰富旅游网、官方微博、微信的内容和功能,提高网络载体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三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旅游进公园”、“旅游进社区”等咨询推广活动,把特色产品和服务送到市民家门口。四是借势造势,把迎世园、庆冬奥等世界级绿色发展大事与旅游节庆活动策划相结合,全力办好第三十届冰雪欢乐节、第二十一届消夏避暑季两大旅游品牌活动五是加大旅游精品线路的设计推广力度,借助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营销平台,推出更多经济实惠、特色鲜明的一日游、二日游线路,促进八达岭长城等人流集中地区游客进入腹地。
(六)加强监管,规范治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发挥旅游监管作用,健全旅游安全、市场秩序、服务质量的监管机制,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一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督导旅游企业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假日旅游绝对安全。二是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治理力度,继续强化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黑车”、“黑导”、欺客宰客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及时受理游客投诉,保护游客合法权益,为广大游客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旅游环境。三是加强重点时期旅游环境建设,实现旅游业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动态管理,加大旅游接待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特别是对社会旅馆、民俗户的监督管理,及时更新管理台帐,确保旅游行业稳定。
面对绿色大事所带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区旅游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拼搏向上、奋发有为,以共同的目标凝心聚力,以实干的精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奋斗。